
在密封圈硫化工艺中,硫化温度和压力相互协同又彼此制约,共同决定硫化效果与密封圈性能,具体联系如下:
一、协同作用机制
- 加速硫化进程
- 温度主导反应速率:硫化温度每升高10℃,反应速率约提升1.5-2倍(遵循范特霍夫规则)。高温为硫化剂(如硫磺)提供活化能,加速交联键形成。
- 压力促进热传导:高压可增强胶料与模具的热接触,减少温度梯度,确保厚壁密封圈(如O型圈)内外硫化均匀性。例如,天然橡胶汽车外胎硫化时,高压可缩短硫化时间并提高硫化效率。
- 提升密封性能
- 压力排除气泡:硫化时胶料中的水分、挥发分及硫化氢气体在高温下逸出,若压力不足会导致孔隙率上升,降低密封性。高压(如2-5 MPa)可抑制气泡生成,提高胶料致密性。
- 温度优化交联结构:适宜温度(如天然橡胶143-150℃)可生成多硫交联键,增强密封圈的弹性和耐屈挠性;过高温度则可能形成单硫键,导致硬度增加但密封性下降。
二、动态制约关系
- 温度-压力平衡
- 高压抑制高温副作用:高温易引发橡胶分子链裂解(硫化返原),但高压可通过缩短硫化时间(如提高温度至180℃并配合高压)来抵消热降解风险。
- 低压需低温补偿:对于薄壁密封圈(如膜片),低压(如常压)硫化时需降低温度(如100-120℃)以避免焦烧,同时延长硫化时间以确保交联度。
- 工艺参数匹配
- 厚壁制品:需“低温长时间+高压”策略。例如,厚橡胶密封圈硫化时,逐步升温至150℃并维持高压(如10-20 MPa),可防止内部欠硫。
- 薄壁制品:采用“高温短时间+低压”策略。如硅橡胶密封圈在200℃下硫化,低压(如0.5-1 MPa)即可满足致密性要求,同时缩短生产周期。
三、对密封圈性能的影响
- 物理机械性能
- 拉伸强度与扯断伸长率:压力增加可提高交联密度,增强拉伸强度(如压力从1.6 MPa升至2.5 MPa时,拉伸强度提升约20%),但扯断伸长率可能下降(因交联过度限制分子链滑动)。
- 撕裂强度:多硫键占比高的胶料撕裂强度更高,但高压会促进单硫键形成,导致撕裂强度降低(如压力从2 MPa升至5 MPa时,撕裂强度下降约15%)。
- 耐久性与可靠性
- 压缩永久变形:高压可减少硫化胶的压缩永久变形(如压力从1 MPa升至3 MPa时,变形率降低30%),提高密封圈在动态工况下的寿命。
- 耐屈挠性:适宜压力(如2-3 MPa)可增强橡胶与骨架材料的密着力,防止密封圈在反复弯曲时脱层。
四、实际应用案例
若您还有其他疑问,欢迎进入海升橡胶官网咨询www.cxhsxj.com,拨打400-0590-280;或者关注企业微信公众号。
